前幾天,我帶樂樂到Briones Park,一起盪鞦韆的小朋友,稍嫌木訥。她的表哥幫她推鞦韆,告訴我今天是她的四歲生日。然後問我,樂樂會講話嗎?我回說,會而且很愛講。她的表哥告訴我,小妹妹有自閉症,現在還不會說話,每次有需要什麼東西的時候,常常都會尖叫,如果大人猜錯了,她會很生氣。我問起小妹妹是否有使用圖卡溝通系統(PECS, Picture Exchange Communication System),他說似乎沒有,他也不是很清楚,他要請他的aunt(小妹妹的主要照顧者)跟我談談。
小妹妹的照顧者,說小妹妹最近才被發現患有自閉症,開始進入特殊學校就讀。但是每次問學校老師有沒有要在家執行的活動,老師都沒有提到什麼。他們也沒有聽過圖卡溝通系統,所以我稍微跟照顧者簡介了一些簡單的資訊。
自閉症兒童因為口語表達能力受限,有時是因為語言發展遲緩,尚未發展出表達需求的能力,有時是因為口腔協調動作不佳,尚無法正確發出語音等原因。但是他們也有需求需要被滿足,有跟這個世界溝通的需要。由於他們的視覺能力相對而言較為優異,所以在尚未發展出口語表達能力時,可以利用圖卡溝通系統跟他人表達需求。
圖卡溝通系統高級版,就是一個機器,上面有很多按鈕,配合一些日常生活的活動,如吃東西或是睡覺的圖片,一按壓就會發出那個活動的名詞,再配合食物的圖片。如果按【吃】和【香蕉】的圖片,機器會說【吃香蕉】。這不只適用於自閉症,也適用於其他有口語表達障礙的兒童,如腦性痲痹兒童。還有更方便的Talktrac Wearable Communicator,像一個手錶一樣,可以戴在手上。有四個主要分類,可以按壓進入選單,再去選取所要表達的訊息。
簡單一點的版本,通常由家長自製。把日常生活的活動、用具或喜愛的食物玩具,製成相片加上護貝,訂成一本溝通本。當小朋友有需要時,就翻到相對應的圖卡,讓他人明白他們需要什麼。兒童就不需要因為家長一再猜不到他們的需求,而感到很挫折。這有另一個好處是,不用等到自閉症兒童發展出口語能力,他們可以先行知道與學習到,表達需求可以用這種方式,而不是尖叫與哭泣。也可以協助他們發展出主動向照顧者表達需求的能力,能夠被理解,需要能夠被滿足,對兒童而言,是相當重要的一件事。
以前有家長跟我提到,他擔心小孩依賴圖卡,就不講話了。其實對自閉症兒童來說,發展出有效與主動的溝通能力是首要的目標。家長可以在兒童展示圖卡時,同時講一遍他的需要,當他的口語能力發展出來時,可以鼓勵他跟著講。研究也指出不少無口語表達的自閉症兒童,在採用圖卡溝通系統一年內,發展出口語能力。我曾經看過一個自閉症兒童影片,家長分享她的經驗,她的小孩後來也有發表他的想法與對媽媽的感謝,他用的不是口語表達,因為他還是不會講話。他利用一個跟電子字典一樣大小的打字機,把自己的想法一個鍵盤一個鍵盤敲出來。即使他不能說話,他還是有能跟這個世界溝通的方法,能表達出他對這個世界的細微感受。
另一個縈繞在我心頭的問題,家長提到學校老師很少跟他們溝通。但是特殊兒童的成長與教養,需要一致的方法,如果教學方法有效,應該讓家長也能夠執行。我剛開始以為可能是家長沒有好好跟老師溝通(這是專業的傲慢嗎?),因為我們通常都向美國取經,我以為美國的特殊教育是比台灣好的。前幾天跟朋友(家中有一個自閉症兒童)討論到這個問題。他說美國規定自閉症或特殊兒童,三歲就得入學,但是因為是公立教育,所以看你所在的學區而決定小孩所受到的教育。他們的學區不佳,雖然八個小孩,有一個主帶老師跟三個助手老師,但小孩問題行為較少,幾乎老師每小時只有不到十分鐘的時間在照管他。小孩去了一年完全沒進步,現在改成在家自學,每週請應用行為分析治療師(ABA, Applied Behaviour Analysis)來上課25個小時,再加上語言治療。
如果經濟狀況良好,可以送到私立的特殊學校,會有很好的照顧與教育,但是這不是一般家庭能負擔得起的。我沒有想到貧富差距這麼大,連在特殊兒童的照顧上面也有差別。難怪這邊的家長拼了命要進入好學區。
我同時回憶起以前,我曾經建議一個過動症兒童用藥。小朋友已經小學三年級,個性溫和內向,每週治療一次,一段時間後,她的狀況沒有很大的改善。有一天,她媽媽告訴我,她很困擾地問她媽媽【為什麼我上課坐不住,一直想動來動去】,我考量之後,建議她媽媽跟醫生討論藥物治療的部份。我並不是很贊成用藥的人,這些藥物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,你很難說藥物會不會有什麼副作用。但是這個兒童正在難受於她的症狀所帶給她的困擾,如果藥物能夠幫助她一些,那麼或許可以嘗試。
由於醫學是一項尚在發展中的科學,很多時候我們只能依據當時的知識,做出我們認為最正確的處置,這很難單純地以對錯來討論。當我當初想要做視力雷射手術時,我的老師不是很贊成,因為她認為技術尚未成熟。(過了一兩年,果然有更新更安全的手術方式)。她還告訴我一件事,有個心臟外科名醫,做了很多心臟手術,但是十年後,這個手術方式被發現是有問題的。可是當初那些病患如果沒有接受這個有問題的術式,很可能早就不在人世。這就是醫學的吊詭,我沒有細細研究醫學的發展,但是我想從前必然有許多我們認為不當的醫療方式被採用。
於是,身為父母的我們,無法總是做出完美正確的決定。只能在每個時刻的當下,以我們有限的知識,做出我們認為最適當的處置,然後再根據結果,慢慢慢慢地修正我們的腳步。
PECS:Picture Exchange Communication System,目前有實證研究指出,能有效促進口語表達能力障礙兒童的溝通的主動性與有效性。分為六個訓練階段,每個階段都有清晰的目標及執行方法。因為中譯把Exchange翻成兌換(多數)或是交換,所以文中我只簡單地以圖卡溝通系統代表。
Healing Thresholds有對Picture Exchange Communication System做了簡單的介紹,還有簡單討論優缺點。
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學生鄧育欣寫了一篇【有效溝通教學法介紹—圖片兌換溝通系統】,介紹六個階段及如何實際應用。
2008-11-20
[Special Needs] 圖卡溝通系統
Labels: SpecialNeed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2 comments:
我女兒讀托兒所時,她班上也有同學是過動兒
每次看到那些同學,就會覺得他們的父母很偉大
Peggy
對啊~照顧過動兒或其他特殊需求兒童確實是要花很多的心力。
同學能夠接受包容他也很好,以前在台灣時,有家長告訴我,他女兒的幼稚園新轉來一個過動兒,每天打人,好幾個家長受不了,就一起向園長要求,讓這個過動兒退學。
園長說,這個孩子除了這個學校,已經沒有別的地方可以去了,因為他已經被很多學校拒絕了。如果你們不能接受,只好請你們轉學。
園長在招生不足,園所有經濟壓力的情況下,還是做了這樣的決定,我很佩服教育者的愛心與良心。其他留下來的家長,我也很佩服他們的支持。
之前台灣新聞還有家長聯名抗議班上的過動兒影響他們的小孩上課。對於特殊需求兒童,如果能夠有適當的包容與支持,是很重要的事~
當然,不能無限上綱,打人就是不對,如何慢慢引導小孩子改掉這種攻擊行為,也是需要家長與教師的努力。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