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名:媽媽,用心去做就好
# 作者:朴蕙蘭
# 譯者:林曉君
# 出版社:張老師文化
# 出版日期:2006年04月24日
# 語言:繁體中文 ISBN:9576936586
在親子書坊看到這本書時,主要是看到【家中髒亂的程度被婆婆譏諷要搬家嗎。】這句話真是深中我心,立刻引起我閱讀的興趣。因為我真的不善整理家務,又每每為此都認為自己是不良母親。作者也在三位兒子都成為韓國最高學府的新鮮人之後,終於擺脫【糟糕透頂的媽媽】、【毀了兒女前途的媽媽】等惡名,成為【最會為子女鋪路的媽媽】。(亞:結果論。作者也說如果不是三個兒子上最高學府,應該也不會有人要她寫育兒書籍。)
本書非常輕鬆易讀,也讓我放下不少心,用心去跟小孩相處才是真正需要注意的地方,我不需要有阿基師的手藝,才能當一個好媽媽。但是我覺得我對於孩子的支持度還是很需要練習,我對孩子的期望,很多時候還是自己的私心或是自己的願望。
洪蘭的推薦序寫得也很好,提到作者帶孩子的方式,給一些不想隨波逐流,又沒有勇氣去對抗潮流的父母很多信心。家是為人而存在的,人不是為家而存在的,所以不要花太多力氣在清潔打掃上。作者把打掃的時間拿來陪孩子玩,她為孩子活,不為乾淨的家活。
作者能接受婆婆的責難而不屈服是不容易的,(作者自言對這方面比較遲鈍,不在意他人的批評,遲鈍的人比較自在。但在剛結婚時也曾經很怕婆婆,一段時間後才能稍微理解婆婆的想法。)也因為她自信心足夠,堅持自己的原則,我想這也是影響孩子很重要的部份,孩子們都能自己為自己做決定,努力做自己想做的事。
作者提到當她心情煩悶時,常和她鬥嘴、批判她的孩子,就會像大哥哥般地安慰她,作者推想大概是他們也沒忘記,當他們孤單無助時,她也會安慰他們。
作者認為不讓孩子依他們自己的方式長大,硬要他們遵從父母的心意,走父母鋪好的路是錯誤的觀念。而且她也懷疑瞬息萬變的世界,自己是否能為孩子訂出成熟的目標。她覺得自己很幸運,因為她從來沒有想過要如何教育子女,只是在一旁默默守護,讓他們自己長大成人。身為媽媽,其實是犯了職務怠惰,但沒想到自己的堅持居然是件了不起的事情。太過於熱衷教育子女的媽媽,可能無法放手讓子女自己長大、沒有耐心的媽媽(亞:對,我就是缺乏耐心,要修練要修練)。
章節摘錄:
1.為了讓孩子有安定感,父母都應該先讓自己的情緒穩定下來。不要被細微的瑣事動搖。
2.比父母與子女間的對話更重要、更實際的,是肌膚接觸,沒有比肌膚接觸所進行的對話更親密的了。當孩子露出精疲力盡的神情時,我不會問他們:【發生什麼事情了?】而是撫摸他們的頭或是摟著他們的肩膀說:【生活得很辛苦吧?】
當我鬱悶時,我的孩子們也會靜靜地抱著我說:【加油喔!您還有我們啊!】
3.比別人起步早並沒有什麼了不起,了不起的是堅持到底。
4.多數媽媽通常不會去看教材的內容,總認為最貴的就是最好的,單就價格來決定購買與否,比選購化妝品還容易許多。
(亞:這就是我啊~化妝品還要研究成份,仔細搜尋網友評價,倒是買這些有的沒有的教具很衝動呢~)
5.孩子們對感興趣的事物自然會趣學習,如果強迫他們配合媽媽的興致或者滿足媽媽的欲望,只會出現反效果。
6.我不是笨在沒有進行早期教育,而是笨在胡亂聽信人家的話,動搖了自己的重心。孩子的表現不如我意,我就責罵他們,問題就在於為了達到自己的欲望而失去重心。
(亞:這讓我想到樂樂的學舞問題,這是我最近深思的問題之一。)
7.只因我們為人父母,比孩子們早些來到世界,所以我們就比較懂得人生,就有責任為子女規劃人生,但嚴格來說,無疑是剝奪了子女規劃自己人生的權利。
(亞:然後孩子埋怨父母,把我的人生還給我。)
8.在重視性向和創意的年代,年輕父母首要之事,是在子女找出自己真正想走的路之前,默默地關懷他們幼小的身軀,傾聽他們細微的聲音。如果想看孩子不是順從父母意志,而是順從自己意志的模樣,父母們得要有相當的耐性才行。
9.(老二參加游泳隊,不論冬夏都認真練習,未曾間斷,所以作者心中默默相信他有游泳的天分和才能,若非如此,他怎會在寒冬中忍住不斷打顫的身體,高高興興地去游泳呢?作者還跟其他家長交換分享培養孩子成為游泳選手的資訊。游泳成果發表會時,每個孩子都以優美的泳姿快速前進,其中有個孩子以緩慢的速度而引人注目。作者旁邊的媽媽們一邊說一邊大笑,作者一看是自己的孩子,對她來說無異是個打擊。她流下眼淚,旁邊的媽媽帶著歉意說了些安慰的話,但作者都沒有聽進去。以下是作者的想法。)
我不是因為傷心而流淚,只是想到:【天啊!如果是我的話,一定早早就放棄了,絕對不可能花一整年還每天高高興興、神情愉悅地毫不間斷練習。】
在回家的路上,老二還笑嘻嘻地問我他的泳技如何,我回答:【因為我怕水,所以到現在還是旱鴨子,你年紀還小就這麼會游泳,真是羨慕。】老二聽了雀躍驕傲地繼續說自己班上誰的自由式很好,誰的蛙式很好。
在孩子們心中留下陰影的不會是孩子自己,老二雖然游得不好,但他從游泳中得到樂趣,如果當初媽媽只是一味地在後頭鞭策他,那麼他一定會半途而廢。
10.老大小二(八歲)有天哭著回家,說:【從現在起我再也不聽媽媽的話了,媽媽不是教我如果有不懂的地方,一定要誠實地說不懂嗎?我照媽媽的話做,結果老師就生氣了。】
作者問清原委,認為如果老大無法跨越受老師責罵,甚至連媽媽都受辱這一關的話,他的未來將產生危機,她擁著老大理了一下思緒,告訴孩子:【你沒有錯,錯的是老師。老師不一定什麼都懂,什麼都對,老師也有犯錯的時候,因為老師也是人啊!不是所有的老師都一樣,每個人都有獨特性,有些人選擇以老師為職業,但他們可能不稱職,所以你不要認為這件事情是你做錯了,以後遇到不懂的地方,還是要誠實地說不懂。】
老大同意媽媽說的是老師的錯,但自己決定:【以後就算我不懂,我也絕不會對老師說我不懂,我會回家問媽媽,或者是自己去找答案。】
作者自稱有關老師(要紅包)跟學校的傳聞都令她失去拜訪學校的勇氣,即便她是個膽小的媽媽,她還是告訴孩子應該要鼓足勇氣上學去。
11.老大問數學題,媽媽回答不知道。
老大說:【媽媽大學畢業,連這個也不懂嗎?】
【是啊!我不知道,不是大學畢業就什麼都知道,以前所學的無法、也沒有必要完全裝在腦袋裡。】
【那媽媽為何要讀大學,反正以後也都會忘光光,不是嗎?】
【多學不是要增長知識,而是要增長智慧。】
【什麼樣的智慧?】
【不知道答案,但知道怎樣去找出答案的智慧啊~來,告訴我,你解題解到哪裡遇到困難?我從沒有看過這種題型,你要仔仔細細地跟我講解一遍喔~】
老大在跟作者講解過程中,就自己發現解題的方法。作者接著說:【你們這個年代懂的東西可能比媽媽那個年代多,但如果你認為自己懂得比媽媽多,就認定媽媽無知,那你就真的是無知了。】在孩子眼中,媽媽仍是具有智慧的媽媽,而孩子學到不需要依賴別人自己找方法解決問題的智慧。
12.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,我時常覺得有問題的不是孩子,而是大人本身。即使是思慮成熟的大人,也常在不知不覺中輕易說出傷害孩子的言語。
13.作者在當了十年全職主婦後,重新讀書,有天讀到晚上十二點左右,突然悲從中來,邊哭邊責備自己怎麼這麼笨,為什麼都不會,過了好一會,老二起來上洗手間發現媽媽這個模樣嚇了一大跳。一邊輕拍媽媽一邊說:【媽媽不是教我們不要想著一定要拿第一名,您現在是因為達不到自己的要求而傷心嗎?媽媽,不用拿第一名,只要用心去做就好了。】
14.當孩子說覺得孤單無助時,我不會生氣地責備他們年紀那麼小,哪來的孤單無助感,反而會對他們說:【媽媽也時常感到孤單無助。】然後緊緊地擁抱他們。如果媽媽能將心比心,和孩子共同體會、分擔那種孤單無助感,他們會懂得感激的,而當孩子察覺到媽媽的孤單無助時,也同樣會盡力和媽媽共同分擔。
15.作者在後記中提到,她寫這本書的半年間,先生事業失敗,兒子卻飛黃騰達。作者不敢相信先生會遭遇失敗,很傷心又不知所措,反倒希望先生安慰她。兒子們緊緊擁抱著淚流滿面的作者,開玩笑說:【我們家的媽媽終於在五十歲這年察覺到海的存在,別人老早就察覺到了。】但經歷這個挫折,她覺得自己成長了一些。除了發現自負的自己很依賴先生,也在過程中學習到如何安慰別人,終於明白自己過去總是以一副什麼都懂、什麼都了解的模樣去安慰人,其實都是自私的想法而已。孩子們都認為作者還可以再繼續成長,作者一向堅信【孩子有自我成長的能力】,現在這句話反倒適用在自己身上。
其他我比較印象深刻的部份,有作者曾經因為周圍的媽媽都送孩子去上鋼琴課,而要求老大要去上,但發現老大上了三個月,都無精打采的樣子,沒有學習新東西的喜悅,她就當馬立斷的停課了。之後孩子有要求,才會讓他們去上才藝班。
她生病時,孩子會主動照顧她,她不覺得這是值得誇耀(我的孩子很孝順之類)的事,而是家人都該互相體諒照顧。她婆婆生病時,她也把婆婆接來家中照顧(她自己的說法是這樣才不用在婆家跟自己家之間奔波,但我覺得她有照顧婆婆的心意)。
她強調餐桌禮儀,用餐前要說【開動了】,用餐後要說【吃飽了】。先生以身作則地對孩子說這是媽媽辛苦準備的飯菜,所以要對媽媽和飯菜懷著感恩的心。
因為家裡很亂,其他朋友的小孩反而敢放心來他們家玩。(所以我也可以放心地跟別人約來家裡玩囉?!)
所以,我的心得是身教很重要,該有的規矩禮貌要有。當媽媽不要惶惶不安地跟別人比較,對自己要有信心,對孩子要支持有同理心。相信孩子的成長步調,尊重孩子的獨特性。(天啊~這段好八股啊~)
0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